4008 000967
金年会登录入口-TCL 华星在广州开建全球首条 G8.6 代印刷 OLED 量产线:瞄准 IT 中尺寸应用,量产目标指向 2027 年
192 2025-10-29

TCL 华星在广州开建全球首条 G8.6 代印刷 OLED 量产线:瞄准 IT 中尺寸应用,量产目标指向 2027 年 作者: 时间:2025-10-24 来源: 加入技术交流群 扫码加入和技术大咖面对面交流海量资料库查询

2025 年 10 月 23 日|EEPW 综合报道

中国面板产业在新一代 AMOLED 技术路径上再落下关键一子。TCL 华星(TCL CSOT)宣布,其位于广州的 t8 G8.6 代印刷(喷墨)OLED 项目正式开工。项目定位为全球首条面向量产落地的大世代印刷 OLED 产线,被视为中国厂商在 IT 类 OLED 的差异化突破:在同业仍以真空蒸镀为主流的背景下,t8 选择以喷墨打印实现有机发光层的沉积,力图在材料利用率、潜在良率与大尺寸切割效率上形成结构性优势。

根据公开信息,t8 项目总投资约 295 亿元人民币(约 41 亿美元),设计月产能为 2.25 万片 G8.6 玻璃基板,基板尺寸为 2290 × 2620 毫米。官方口径显示,初期产品将聚焦 显示器、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 等中尺寸高端应用;后续将视爬坡与客户导入节奏,评估车载与医显等高附加值场景。

从时间表看,多家产业与科技媒体的报道均将 t8 的量产节点指向 2027 年。这一定档与大世代线的土建、设备导入、工艺验证和良率爬坡周期相匹配,也折射出印刷 OLED 在 8.6 代线规模下的工程挑战:如何在超大面积基板上稳定控制墨滴成膜、边缘羽化、均匀性与后处理窗口,成为量产能否如期兑现的决定性因素。

选择印刷而非蒸镀,并非仅是“路线之争”。在 IT 中尺寸赛道,材料成本与切割利用率对整线经济性影响显著。外部分析普遍认为,印刷工艺在材料利用率方面具有先天优势,叠加对大尺寸与高分辨率像素结构的适配潜力,使其在 成本曲线 上具备可观的下探空间;部分第三方测算甚至给出相较蒸镀约 20% 的成本改善预期,但实际落地效果仍取决于量产良率与成品率的综合表现。

产业脉络方面,t8 的落地并非“空中起楼”。TCL 华星此前已在 5.5 代线完成印刷 OLED 的量产验证,首批面向专业医疗等领域的中小尺寸产品已出货;此次 G8.6 代线被视为在既有 工艺与材料体系 基础上的规模化跃迁。随着广州项目开建,地方政府与产业园区资源也将与之捆绑,围绕喷墨设备、材料配方、AOI/电测、像素修补与老化验证等环节构建更紧密的在地化供应链。

在全球竞赛维度,IT OLED 的“大世代线”已成行业热点:韩系与中系厂商近一年频繁宣布 8.6/8.7 代线规划,但多数仍基于蒸镀路径。t8 的“印刷量产线”属性,意味着 TCL 华星在 工艺—成本—尺寸 三角中押注了一条差异化赛道。一旦 2027 年如期步入量产并稳定爬坡,IT 类 OLED 面板的供给格局与价格带可能迎来实质性松动,中高端显示器与高刷轻薄本的 OLED 渗透也有望提速。

当然,工程现实从不浪漫。对任何新工艺大线而言,良率是唯一的“硬通货”。印刷 OLED 的关键挑战在于:超大面积基板上墨滴体积与落点的统计波动、溶剂挥发与相分离控制、发光层与界面层的相容性、以及随之而来的均匀性补偿与像素修补能力。量产之初,如何在 工艺窗口 内兼顾色度一致性、亮度寿命与面板缺陷率,将直接决定 t8 的经济性与市场导入速度。就此而言,t8 的里程碑更多是一个“起点”,其后两到三年的爬坡曲线将是观察重点。

从需求侧看,t8 的“先 IT、后电视”策略具备现实理据。首先,IT 应用的单片面积较电视更小,切割组合灵活,良率学习成本更可控;其次,PC 与移动办公对高像素密度与快速响应的诉求,与印刷 RGB OLED 的发光与驱动特性契合。若 2027 年后量产稳定,IT 领域的规模化渗透有望率先打开“以量换价”的正向循环,再向更大尺寸的电视类产品延展。

EEPW 认为,t8 的开工标志着印刷 OLED 从“示范线”走向“量产线”的关键跨越。其产业意义,不仅在于为 IT OLED 提供一条可能更优的成本路径,更在于推动材料—设备—制程—检测的系统性进步,以及带动广州在印刷 OLED 全链条的集聚效应。若 2027 年量产如期,全球 IT OLED 面板供给将从双寡头竞争转向“三极或多极”博弈,生态层面的价格与产品创新节奏有望被重置;反之,若良率与节拍爬坡不及预期,t8 也将面临“成本回本周期延长”的考验。无论如何,这一项目为行业提供了验证印刷 OLED 大世代可制造性的绝佳窗口。

-金年会登录入口